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设施数量严重不足,收运过程密闭化和机械化程度低,各项设施不配 套。如许多小城镇缺乏必要的垃圾收集桶、果皮箱,居民将生活垃圾任意倾倒在街头巷尾、 房前屋后。一些地区用垃圾桶或敞开式垃圾坑代替小型转运站,而由于垃圾桶/坑容积有限、 无专人管理,又成为新的污染源。垃圾清理和运输基本以人力、手工作业为主,不仅劳动强 度大,收运也不及时。运输过程中,由于车辆密封性差,垃圾中的灰尘和渗沥液沿街滴洒飘 散,更加剧了小城镇街区环境脏乱差的局面。 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一般有以下4种情况:
1.大多村镇没有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 生活垃圾随处乱堆,直接倾倒在村镇的河流里,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2.一些村镇设置有 生活垃圾收集点,但收集点为露天的,没有有效的密封、清洁措施,生活垃圾也只是直接在收集点附近进行简易填埋,没有采取防渗措施,对于周边的人居环境、土壤、地下 水等环境资源都是一种极大的危害;
3.还有一些村镇,将生活垃圾从收集点直接运到简易填埋场进行处理,但所谓的填埋场也只是由镇或者村一级建设的简易填埋场,在技术、管理方 面都达不到卫生填埋场的要求,在运输和处理过程中都很容易引起二次污染;
4.另有一些村镇,使用生活垃圾撕碎机,采用焚烧和堆肥的简化工艺处理生活垃圾。焚烧一般利用普通的锅炉或废弃砖窑,条件 稍好的地方也自行建造小型焚烧炉,在解决生活垃圾出路的同时,制造了新的污染,也未能 实现焚烧热能的回用。堆肥一般将混合收集的生活垃圾经过简单分拣即进行堆置(粗堆肥),肥料产品灰分高、杂质多、质量差、出路难。
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关注村镇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管理模 式,即把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向村镇延伸,对村镇生活垃圾实行“统一管理、集中清运、 定点处理”,并在部分地区村镇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的构建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确定了 “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发展思路,尤其是我国江苏、浙江、广东、河南等 少数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垃圾收运系统有了较大的发展。